新闻 · 资讯
公司地址:成都市龙潭工业园川核地质大厦
 
电话:13550225921

公司邮箱:119642876@qq.com

行业动态
xingyedongtai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最新地下空间防排水技术在武汉召开会议
10月19—20日,九州通衢的武汉,天高云淡、丹桂飘香,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主办,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协办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交流会”在此召开,来自隧道、地下防排水设计和施工单位的16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交流会。
 
专委会主任委员张苹女士作为主办方领导致辞,向来自五湖四海从事地下与隧道、轨道交通防排水工作的各位参会代表表示欢迎。她强调,这些年防排水理念的逐步升级,轨道交通内外防水层新材料、新工艺,运营中的隧道、轨道交通渗漏水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两年一届的学术交流会研讨逐步深入、靶向性逐步加强、内容也更加丰富,让地下与隧道工程创新科学的理念得到有效推广。地下空间不渗不漏是防排水专委会薪火相承几十年的奋斗目标,专委会作为业内认可的学术平台,将会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努力,努力完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保护地下生态环境,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造福社会贡献力量。 
 
郭陕云先生作为上级分会领导发表了讲话,充分肯定了专委会在推动地下与隧道、轨道交通工程发展中所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希望专委会能够砥砺前行、继往开来、奋勇前行,在华夏大地上谱写更具震撼的乐章;周少东先生、陈劲超先生分别代表协办单位向前来参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欢迎,也希望能够借助此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让“楚文化”和“中国民主革命”发祥地武汉的各项最新基建工程技术展现给各位,也希望能够通过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地下工程防排水技术的发展。 
 
 
武汉因水而生、因水而活,地下水丰富,拥有众多的过江隧道,对于隧道和轨道交通等市政工程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春桥深入分析了武汉地区复杂的水文地质特点,综合“防、排、截、堵”,采用双层衬砌、冷冻法施工联络通道及泵法、微扰动注浆技术、抗地下水和瓦斯渗透材料及工法等创新技术,保证武汉地铁的工程质量,让武汉因水而生、因水而活,却不因水而祸。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孙文昊以三阳路越江隧道为例,讲述了具有武汉特色的过江隧道的工程特点、防排水新技术,从细从微地探索和研究了过江隧道防排水的新思路,表示清晰的设计思路、精细的细节打磨是保证工程耐久的重要基石,新技术、新工艺的革新将是未来工程进步的敲门砖。 
 
 
盾构法隧道在数量递增的同时,也逐渐向超大直径、大埋深方向发展,地下水压提高,对管片接缝的密封技术提出严格考验;盾构管片是盾构施工的主要配件,是隧道的最内层屏障,承担着抵抗土层压力、地下水压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载的作用;作为盾构法隧道的永久衬砌结构,其质量直接影响隧道的防水及耐久性能。专委会顾问王振信先生娓娓讲述了他在杭州地铁4号线的偶见,从管片断面结构说起管片留缝这个设计细节对于防水的成败影响。管片出现问题时内缘可补、外缘不可补,碎块很可能危及盾尾密封,从而引起渗漏问题;而管片内外缘留出几毫米的缝、用以降低节头刚度,这种结构设计理念的突破,是真正推动防排水进步的动力.
 
专委会顾问朱祖熹教授级高工对比了国内外密封垫选用与加工方法的不同,提出了今后密封垫需改进的方向,应当重视框型密封垫脚部的设计与加工,合理确定密封垫设防与试验指标、加强密封垫防水工效在工程中的检测,更强调密封垫的应力应变特性、应力松弛、有限元分析等研究应结合工程实践,取代劣质、受损、退化的密封垫,保证盾构类隧道的接缝完整性。 
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史清华结合湛江湾跨海盾构隧道,从止水条、密封垫设计和安装的角度阐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管片拼装施工过程中,因管片间连接面不平行导致的环间连接面不平,在千斤顶作用下会产生压力差,造成管片破损而发生渗漏,在管片纵缝正表面设置2mm厚的丁腈软木衬垫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工程中也得到了证实。 
渗漏水、结构损伤、变形等病害情况严重影响隧道工程的安全运营,而隧道结构安全重在病害发现,发现的支撑在于制度建立、经验累积、规律发现与理论分析。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研从盾构隧道结构病害、病害分布规律、发现手段、分析、评估、预测、报警等手段的使用,深入阐述了隧道病害的发现手段,由看得清的现象和数据推断深层含义,分清风险的界限、预测下一步发展趋势,从而掌握隧道结构的安全状态。 
 
 
城市基建工程大面积扩张,隧道竖井、原水输水管、综合管廊等方面也大量应用防排水及堵漏治理技术也广泛应用。全长34.5km的高黎贡山隧道是中国第一铁路长隧,也是亚洲最长的铁路山岭隧道,因其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受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几乎涵盖所有隧道施工不良地质,堪称隧道建设“地质博物馆”。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张海波向在场技术人员分享了这个超级工程中深大竖井综合治水技术,充分肯定了“有掘必挖,先探后掘,导、截、堵、排相结合”的技术对于竖井的治水效果,让与会代表感受到了这种高难工程治水的重要性与创新之举。 
 
同济大学雷震宇副教授针对原水输水管道这种城市用水大动脉易发生的爆管漏水现象,通过哈夫节试验研究橡胶密封圈压缩量与防水性的关系,应用快速抢修材料及密封橡胶圈进行带压堵漏治理,有效解决原水输水管的基坑不稳定、密封圈失效、爆管等问题
。 
 
材料与施工技术是地下与隧道、轨道交通防水的重点,随着建设理念与水平的提升,绿色、安全、节能趋势愈加突出,防水材料的优化、施工技术的改进对于推动地下工程的精准发展势在必行。常熟市三恒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吴建明总经理针对矿山法隧道中应用传统HDPE、PVC、EVA、ECB防水板中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预铺式反应性丁基橡胶自粘卷材在矿山法二衬施工的适应性及巨大优势,整体提升防水效果。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侯本申博士针对水头高度不大于30m的浅埋隧道,提出了一种由“围岩注浆圈+(喷射混凝土+砂浆找平层)+喷膜防水层+抗水压衬砌”四道防线组成的全封闭喷膜防水体系,在确定全封闭喷膜防水体系的风险因子和概率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贝叶斯网络模型,保证其可靠地应用在浅埋隧道中。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田倩教授级高工基于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侧墙结构裂缝的检测及理论评估结果,分析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介绍侧墙混凝土原材料控制及配合比设计的最优方法,并提出通过温度场和膨胀历程的双重调控来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切实解决地下工程侧墙混凝土裂缝问题。
 
会议结束后,与会代表一同前往参观考察了三阳路长江隧道,近距离感受复杂地质下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施工现场,也对这个即将成为国内最宽的公铁两用长江隧道的投用作出评价。